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丨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2024我的“关键词”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聚焦国家监委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

微信群里辱骂他人?道歉+赔偿!

发布时间:2023-02-17  来源:中国法制新闻网  字体大小[ ]

  法制讯(朱茜 古丽孜娜提·阿布德哈尼)现如今,微信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重要方式,极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因微信交流引发的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2月15日,昭苏县人民法院审理一起名誉权纠纷案。

  1月31日,昭苏县某乡村民吾某在群成员有500人的微信群中辱骂当地线路车司机杰某。称杰某作为线路车司机,未及时承载她耽误了她办事,辱骂诋毁杰某。

  事后,杰某要求吾某在微信群中公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并赔偿线路车停运费及精神损失费,却遭到吾某的拒绝。一怒之下,杰某于2月10日将吾某诉至昭苏县人民法院,要求法院依法判决吾某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各类损失5万元。

庭审现场。朱茜/摄

  经了解,杰某从事个体运输职业,1月31日,杰某在拉运乘客中。因当时车辆已载满乘客,故未能承载吾某并向吾某作出解释,且帮助寻找其他车辆,但被告吾某却态度蛮横,表示自己有急事,杰某作为线路车司机就该承载她,在着急恼火的情况下对微信群里的杰某进行辱骂,导致其他线路车司机也拒绝拉运吾某。

  在了解案情后,承办法官明确责任,弄清是非,组织双方多次进行调解。耐心讲解辱骂他人带来的法律后果和承担的责任,同时主动加入涉案微信群,客观对事实进行分析。最终,吾某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言语不当对杰某造成的影响,杰某也对吾某的行为表示谅解,双方达成协议:吾某赔偿杰某500元线路车停运费,并在群成员500人微信群里公开给杰某赔礼道歉。法官也借此在微信群中向群成员普及关于侵犯名誉权的法律法规,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法官提醒: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言论自由并不代表没有“边界”,我们在享用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遵纪守法、文明用语。在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发表言论,应对法律心存敬畏,对他人心存尊重。每位公民的名誉权都受法律保护,任何人均不得以各种形式侮辱、诋毁,在双方发生矛盾纠纷时,因采取合法途径予以解决。

中国法制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